您好,请 登录注册
轩辕梦
首页环境教育创业体育读书文化文学论坛比赛投票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文化 > 历史考证 >

穷且益坚的日本武士:1200年不吃肉,800年来武士到底吃什么

时间:2017-06-20 11:27来源:轩辕网原创 作者:大BOSS 点击:
从倭国卑弥呼女王到江户时代,日本武士在不同时代总是体现出他们的精神风貌,800年来,日本武士到底吃什么?生鱼片、咸鱼干还是牛肉罐头?
     
      

      日本武士一向被认为顽固到近乎疯狂,如果说德国人以战无不胜享誉全球,那么日本人就以神风之狂闻名于世。
      日本武士作为世界三大士文化之一,这一阶层既不同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武士,也和大口吃肉的日耳曼骑士不同,从平安年代到西南战争,日本武士在其1000多年里的历史中到底在吃什么?
      尤其是从镰仓时代到西乡败亡这近800年来,武士道从建立到消亡,日本武士是用什么时候维持他们强大的精神的。
      1974年,独自作战30年的小野田结束了人类军事史上最疯狂的记录,在30年里,他独自作战,一个人打死打伤130名菲律宾人。而支撑他作战的就是一种疯狂的意志。


      读过小学思想品德的都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:日本人将杨靖宇将军解剖,想知道他吃的是什么,有这么大的意志力。同样,我们也想知道,日本武士几百年来到底吃的是什么,让一个小兵有如此疯狂的意志,好像原始社会的外来人。
      日本武士最早叫“侍”,无论任何时代,不依附于领主的武士都只能在穷困潦倒中生存。在日本,从将军、大名、到浪人都是武士,关于武士阶层的形成,我们会写一篇《武士阶层的崛起》具体论述。


      我们只是想知道日本武士吃的是什么,让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挑出自己的内脏扔向敌军。
       桓武平安时代开始,武士是作为一种附庸而存在的,此时他们只是跟着庄园主吃一些浮食。平安时代人们一日两餐,就像今天中国还有农民保持着这一习惯。村上天皇的右大臣藤原师辅于950年左右所写的《九条颠遗诫》记载:“朝暮膳,如常勿多食饮,又不待时克(时刻),不可食之。”此时,日本的文明程度还不是相当发达,贵族主食是米饭,庶民食杂粮。一般分“强饭”与“姬饭”,其实就是干蒸和水煮,贵族用陶瓷,庶民用木碗。此外就是日本文化非常重要的饭团。在《源氏物语》第一章《桐壶》中,光源氏加冕的赏赐除了盒装料理、笼装点心,此外就是“屯食”,也就是饭团。



      今天日本神户牛肉举世闻名,但是事实上日本有1200年不不吃肉的历史。
      飞鸟时代( あすかじだい593—710),笃信佛教的天武天皇于675年颁布禁肉令:“诏诸国曰,自今以后,制诸渔猟者 莫造槛穽,及施机枪等之类,亦四月朔以后,九月卅日以前,莫置比弥沙伎理梁,且莫食牛马犬猿鶏之宍,以外不在禁例,若有犯者罪之。” 禁止吃食牛、马、犬、猿、鸡,8世纪中旬(奈良时代ならじだい710—794),752年圣武天皇又禁止屠杀牛、马,一年之内不的杀生食肉。佛教反对杀生,神道教认为动物尸体是秽物。因而9世纪后的平安人(794—1192),已养成不吃肉的习惯,鱼类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吃到的肉,在平安末期甚至吃鱼都被禁止,此禁令持续至明治维新时1872年明治天皇带头吃牛肉才解禁了1200年的肉食禁令。禁肉令使屠夫备受鄙视,被视为秽人。当然也有武士喜欢狩猎,应该有武士吃野物,日本武士喜欢打野猪,为了避嫌,将野猪肉要叫“山鲸”,马肉叫“樱”,鹿肉叫“红叶”。也有人以狩猎为生,提供兽肉给病人或体弱的人当补品,这些补品主要是野鸡、野鸭。总之种种迷信让高级武士这也不能吃,那也不能吃,他们的健康状况大大不如低级武士。

穷且益坚的日本武士:一个饭团顶一天,800年来武士到底吃什么
      当然从日本总是出现各种禁肉令来看,民间食肉行为,比如禽类,是没有根本上消灭的。不过,明治天皇确实是捏着鼻子吃牛肉,因为他们养成了素食的习惯。
穷且益坚的日本武士:一个饭团顶一天,800年来武士到底吃什么
日耳曼人高大英武,因为他们是肉食民族,而日本人矮小短矬是因为饭团是他们的主食。
举国食素,武士作为道德楷模自然不能避免,素食为主,鱼干为辅,这对他们的体质有很大影响。而
源氏武士在东国大山中,以鸟兽为食,长年不懈地进行武艺锻炼和长途跋涉的修行,依靠更强健的体质他们击败了平氏,逼得七岁的安德天皇跳海。
武士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修行,因为他们坚持孔子的训诫:士不耻于恶衣恶食。甚至他们非常鄙视贪饮好食者,认为此非丈夫所谓。尤其是武士在艰难的修行中,必须要训练“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”的品质,为了具备这种成为“斯人”,武士们经常要一个饭团顶一天。

   日本国土狭小,资源匮乏,又禁止食肉,日本武士可吃的东西真不多。战国时代,穷人就吃杂粮饭和煮萝卜,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吃土豆白菜。富人可能有大米饭、三寸小鱼一条、腌萝卜一小碟、白水煮野菜一份一盅、味噌汤一小碗。虽然全日本都种植水稻,但是精米饭只能高级武士才能享用。
      
苞米和土豆拯救了中国人,而黄豆和萝卜则拯救了日本人。13世纪,大豆在日本得到了普遍耕种,这种最好的肉食代替品不仅仅是味噌汤的原料,也是最好的营养来源。因为除了鱼类和鸟类,大豆是他们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。
      日本农民将手指头细的萝卜培育成了胳膊粗,这些茁壮成长的萝卜成为了日本人蔬菜的主要来源。各种腌萝卜、萝卜汤就成为了日本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的必备之菜。我有一个比喻,萝卜在日本相当于白菜在朝鲜。


穷且益坚的日本武士:一个饭团顶一天,800年来武士到底吃什么
     战国时代(1467—1615年),武士在频繁的战争中认识到肉食的重要性,但是吃肉的习惯很难建立。此时他们还是以谷物、腌菜、海带、紫菜和鱼为主,吃肉偶尔为之。他们在很 多时候都是在吃“干饭”(一种类似中国年糕一样的食物)、茶泡饭(热茶泡凉饭辅以盐、梅干海苔甚至是鱼肉佐餐)和饭团(放梅干或浸盐水)。
      寿司最早记载于927 年《延喜式》中,这是一种据说从中国传过去的保存鱼的方法:在鱼身上抹上盐,用重物压紧,使之自然发酵。当产生酸味后,即可食用,其味甚佳。战国时代,就变成了“三包饭”——米饭包馅,外包海带。
      茶泡饭、饭团和“日本粽子”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,便于携带,食用方便,是非常好的作战口粮,避免了中国古代军队大规模作战需要漫长补给线的困境。但是这些不新鲜的食物营养匮乏,长期食用容易造成士兵营养不良,当然日本早期战斗规模较小,持续时间较短。
     味噌(みそ)在日本有着重要地位,它一度和饭团的地位并驾齐驱,甚至超过了盐。味噌本质上就是黄豆酱,日本人酷爱味增汤,武士打仗的时候携带烤过的味噌块,战场上溶于汤,后来味增汤风靡日本,成为了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一道菜。
     据说在室町幕府时代,挂面传入了日本,据说武田信玄的甲州军队喜欢把挂面、蔬菜一起煮,用味增调味,这类似于现在的方便面。
      日本人喜欢吃鱼,16世纪末,丰臣秀吉征伐朝鲜,很多日本武士在聚集出发前因为食用河豚丧命。
      短期战斗,武士一般都是自备军粮,而长期战斗,领主就要提供后勤给养了。
      大规模战役中
军队使用米糒作为军粮计量单位。《大宝令》规定了军粮供应的标准为每位士兵米糒6 斗,食盐2 升。根据《杂兵物语》记载,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:水1 升、米6 合、盐1 勺、味噌2 勺;而《笼城守御之卷》中记载,笼城期间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:水1 升、米4.5 合、盐1 勺、味噌2 勺。而到了江户后期出现的《海国兵谈》一书中的记载,每人每天兵粮准备一升米、一撮盐,还有味噌5 勺。具体到兵粮运输和调配工作的执行,室町时代是利用驮马队,称作“小荷驮”,海上的运输船则称“小荷驮船”或“荷方船”。输送队的指挥官叫做小荷驮奉行或小荷驮押,一般由重要的部队长、深受信赖的老臣担任。“小荷驮”在军队出发之前负责将一天所需军粮分发到每个士兵的手中。在队伍出发之后,“小荷驮队”就尾随在军队后面,直到第二天开拔之前,又一次分发军粮,周而复始,直到战争结束。因为这种军粮挂在腰间,所以被称为“腰兵粮”(煮熟晒干的干饭、炒米、山芋和味噌等)。


      一日三餐的习惯是江户时代才产生的,此前即使是武士也得一日两餐,那些严格的武士甚至一个饭团顶一天,只是为了训练他们的意志。
日军等级森严,普通士兵(比如足轻)使用麦、粟、稗、芋等粗粮;武士们食用由糙米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菜饭,偶有精米;领主和高级武士可以吃到精米、蔬菜、鱼、贝、鸡肉。

穷且益坚的日本武士:一个饭团顶一天,800年来武士到底吃什么
平源大战开始,日本逐渐重视军粮补给线。在源赖朝上奏朝廷的奏折里写道:军队出征必须保证军兵的军费,首先要保证兵粮的补给,希望朝廷下令全国各大小国的田地平均每段必须征收5 升的“兵粮米”课税。《太平记》记载,军队所到之处就地取粮。而军粮吃尽之时,武士们只好把树皮、树根、树叶、草根、草茎加入盐再煮沸后食用充饥。(团长中的盐水煮芭蕉)。高级武士也难幸免,战国时代的细川幽斋(藤孝),在日记中记载了高级武士”腰兵粮“吃尽,也得跟士兵一样吃野草、啃树皮。他就尝过田间未长熟的青麦的滋味,并且认为比桑树果实好吃。他还提到:出阵时,最好在棉布上藏几个梅干,在缺水时,就能望梅止渴了。
穷且益坚的日本武士:一个饭团顶一天,800年来武士到底吃什么
日本武士有分餐制的绅士习惯,每人前面一个小桌,有钱人可以吃到奢侈的海鲜。日本武士崇尚节俭,鄙视大吃大喝,即使是贵族也坚持三菜一汤一荤两素,那些贵族也往往是一条小鱼、几只腌渍的贝,据说德川家康也保持一顿饭吃一个荤菜的习惯,甚至鱼也很少吃,当然德川家康也会吃肉,也会摆肉席。咸萝卜就米饭就是日本最高统治者的主要食物,难怪天皇吃鱼骨头都能吃出鱼翅的味道来。贵族在正餐时的鱼小到只够吃一顿,而大鱼只有在重大庆典时才吃。

在粮食匮乏的时期,清苦的武士不但要下地种粮食,甚至要上山挖野菜,饥饿是他们日常修行的一部分,不是刻意,而是没粮食。在战时,领主夫人也要上山挖野菜,可见武士阶层生活之艰苦。
江户时代,日本人吃肉之风盛行,热爱小猫小狗的德川纲吉又严格了一次怜悯令(野猫野狗吃的比武士还好,野猫野狗能吃小鱼干,武士只能吃黄豆泡饭)。


但是日本从来没有酒池肉林,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武士恪守道德准则,另一方面是单餐制:这保证了即使是宫廷宴会每个人眼前也是一尾鱼,一盘腌菜,一小碟煮菜,一碗米饭和一瓶小酒。(看过走向共和么,翁同龢给外省官员的早餐,每人桌前一碟咸菜,一碗儿包子)其实这种分餐制是中国古代的习俗,战国时代高级宴会就如此就餐。我们很难想象,日本宫廷宴会每人桌上一条小鱼儿,两片咸萝卜,一份煮菜,一碗味噌汤。

对于各位大名来说,一顿饭能吃上一条小咸鱼配上味噌汤和腌萝卜,伊达政宗曾经把吃到豆腐、盐烤沙丁鱼和芋头汤当做梦想,即使是和野蛮的欧洲王室及吃泡菜的朝鲜王朝相比,日本皇室吃鱼骨头的习惯也算是最简陋的了。
实际上寿司作为军粮和熏肉大饼、汉堡包并没有太多的本质区别,最早寿司醋饭和芥末腌鱼的结合,是防止腌鱼腐败而产生的,包括绿芥末(wasabi)就是反腐杀菌的。


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我们经常吃的关东煮实际上是日本食物,关东不是东北,而是日本关东。
明治以后,日本人抱着体力即国力的观点,开始吃肉,天皇开始倡导肉食运动,
1870年(明治三年)元月3日,天皇颁布《宣布大教诏书》,随后,破坏寺院、强制僧侣还俗的行为席卷全国。尽管1875年信教自由法令颁布后,佛教势力有所恢复,但显然已经不复当初之强盛。福泽渝吉是肉食主义的倡导者。他的《西洋衣食住》是日本较早的专门介绍西方饮食文化的书刊。1870年,福泽谕吉罹患痢疾,后东京筑地一家公司向他提供牛奶,不久便恢复了健康——这使得福泽愈发感受到西方饮食习惯的合理性,于是,他在报纸上发表《肉食说》,鼓吹道:“我国民缺乏肉食,诚非养生之法,因而疲弱者亦不在少数,此乃一国之损亡。既已知晓其损亡与弥补之法,何不用乎……”后来他又撰写《应吃肉》,认为欧美人的体格之所以强于日本人,“原因大抵在乎饮食之差异”。福泽谕吉写道:“欧美人喜食肉类,最为滋补,日本人则食草菜,滋养不足……”
     天皇和福泽渝吉在政府和民间同时推动肉食运动,日本武士开始打破传统、倡食牛肉。1871年(明治4年)11月伊始,宫内厅开始为天皇膳食增加牛奶;1872年1月24日,明治天皇试吃牛肉,并通过《新闻杂志》等媒体向全国推广;据《明治新闻绮谈》记载,在明治末期(1910年),日本全国消费牛肉38431吨,人均达到600克左右。而日本军中也大量装备了牛肉罐头,至此,日本武士一个饭团顶一天的时代一去不返。
1877年,攘夷志士西乡隆盛因西南战争战败而自杀,他反对明治政府(天皇实际并未掌握独裁权力)的废刀令,战败自杀的他成为了最后的武士。武士阶层从此消亡,取而代之的是肉食的军国主义者,这些人大口吃肉,快枪杀人。武士饮食文化的终结实际上就代表了武士时代的终结。


其实,日本武士的战斗意志来自于孟子的八个字: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   

      
顶一下
(9)
90%
踩一下
(1)
10%
0

论功行赏

取消

您的支持是我们创造的最强动力

扫码支持
论功行赏,值多少就给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发表评论
这一刻,我们都是中国人,请不要地域攻击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